近年来,哈佛大学招生涉嫌歧视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名普通大众,你是否也曾想过,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轻松进入名校,而有的人却始终与梦想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哈佛招生涉嫌歧视的神秘面纱,探讨名校背后的“潜规则”。
一、事件回顾
2014年,美国司法部对哈佛大学招生涉嫌歧视亚裔学生一案提起诉讼。原告指控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存在不公平对待亚裔学生的行为,导致亚裔学生录取率低于其他族裔学生。2019年,美国地方法院驳回原告诉求,但哈佛大学在2020年同意与原告和解,并承诺在未来十年内改善招生政策。
二、招生涉嫌歧视的“潜规则”
1. 种族配额
* 表格:
级别 | 种族配额比例 |
---|---|
本科生 | 12.5% |
研究生 | 8.3% |
教职工 | 8.6% |
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族裔学生。据数据显示,亚裔学生在哈佛大学本科生的录取率仅为12.5%,而其他族裔学生的录取率则在20%以上。
2. 课外活动
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外活动非常重视。一些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许多亚裔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和资源有限,很难在课外活动方面脱颖而出。
3. 校友推荐
哈佛大学的校友推荐在招生过程中占有一定比重。许多校友为了帮助自己的亲朋好友进入哈佛,不惜花费大量精力为其提供推荐。对于亚裔学生而言,获得校友推荐的机会相对较少。
4. 面试
哈佛大学的面试环节在招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一些亚裔学生在面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不公平对待。据报道,一些面试官在面试亚裔学生时,会故意提问一些带有歧视性的问题。
三、反思与启示
1. 公平招生的重要性
哈佛大学招生涉嫌歧视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公平招生的重要性。名校招生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每一个有才华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理想的学府。
2. 关注亚裔学生权益
在招生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亚裔学生的权益,消除歧视现象。政府部门、学校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为亚裔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3. 提升自身素质
面对招生歧视,亚裔学生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在各个方面展现自己的优势。家长和社会也应关注亚裔学生的成长,为其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哈佛招生涉嫌歧视事件,让我们看到了名校背后的“潜规则”。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应关注公平招生,消除歧视现象,为每一个有才华的学生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
哈佛大学作为全世界最吃香的大学之一,其招生过程经常引发人们的浓厚兴趣。据6月15日媒体报道,一项针对超过16万学生记录做的分析显示,哈佛一向将亚裔美籍申请者的“积极人格”、魅力、勇气、友善和“广受敬重”等特质分数打得比其他人低。
该分析由代表亚裔美国学生的团体制成,并已提交波士顿联邦法院。分析称,在测验分数、成绩和课外活动等各种申请指标中,亚裔美国学生都比任何其他族群申请者的表现更好。但分析发现,这些学生的个人评量,却大幅拉低他们的录取率。
分析还显示,哈佛大学2013年做了招生制度的内部调查,并发现对亚裔美籍申请者存在偏见。但哈佛从没将这项调查的结果公诸于世或没对此采取行动。
不过,哈佛大学15日反驳称,校方自己的专业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歧视,且在选择学生时,追求多元化是重要的一环。
哈佛大学,是很多学子向往的学习圣殿,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拼命的向这所学校靠拢。下面来说说申请哈佛大学亚裔学生要比非裔学生高出400分。
哈佛大学等一些美国名校在招生过程中以“平权法案”为由,通过大幅提高录取标准、设置“种族配额”等方式,将不少优秀的亚裔学生挡在门外。
一些美国高校针对亚裔学生的SAT分数线比非洲裔高出400多分。目前,SAT考试满分为1600分,和2005年之前相同。2005至2015年间,满分为2400分。
《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司法部正调查哈佛大学涉嫌在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考生的指控。但哈佛大学方面没有配合调查,其律师声称招生方式已获得联邦法院认可。
歧视亚裔学生
其实,一些美国名校在招生时歧视亚裔学生已不是秘密。
2015年5月,包括华裔、印度裔等亚裔团体指责哈佛大学及其他常青藤名校在招生时歧视亚裔学生,设置种族配额,把合格及高分的亚裔学生拒之门外,要求美国政府调查哈佛大学等学校的招生程序。
亚裔团体要求哈佛大学公开招生文件和记录,证明没有为难亚裔学生。
非盈利性组织美国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名校招生政策对亚裔不公平体现在针对亚裔的高录取标准、存在种族偏见和使用“种族配额”。
普林斯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亚裔学生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洲裔高450分才能进入美国一流大学,超高的分数线被称为“亚裔税”。
有调查发现,从1995年到2014年,尽管亚裔大学入学年龄人口增加了一倍,常青藤联盟亚裔本科入学率基本持平。
哈佛大学歧视亚裔问题终于受到美国政府关注,司法部正在就此进行调查。
不配合调查
哈佛大学并没有配合司法部对其进行的调查。美国司法部说,哈佛大学未在11月3日截止日之前提交有关招生程序和政策的文件。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美国司法部官员的话报道,司法部“别无选择,只能认定哈佛大学违反民权法第六条”。
美国民权法第六条规定,任何人在美国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出生地而受到任何接受联邦财政资助的项目或活动的歧视。
美国司法部指责哈佛大学不配合调查,“试图逃避‘第六条’的责任”。美国司法部指责哈佛大学不配合调查,“试图逃避‘第六条’的责任”。
尽管调查遇到困难,司法部坚持要求哈佛大学提交招生文件。如果12月1日前哈佛大学仍未提交,司法部可能会提起诉讼。
《华尔街日报》援引司法部一名发言人的话说,司法部严肃对待任何可能侵犯个人民事和宪法权利的行为。
自认为没问题
哈佛大学发言人表示,哈佛大学将履行民权法第六条规定的义务,但是需要保护学生和申请人的个人隐私。
哈佛大学律师代表赛斯·韦克斯曼此前表示,美国司法部对哈佛大学展开的调查“不合常规”。今年10月,韦克斯曼在给司法部官员的信中说,哈佛大学希望“澄清司法部决定的权威性和合理性”。
韦克斯曼说,哈佛大学的招生方式已经获得联邦法院认可。2016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得克萨斯大学将种族作为招生因素的规定合法。
有分析认为,这是为哈佛大学等高校采取的“综合性考察”录取方式“亮绿灯”,“综合性考察”将种族作为录取决定因素之一。
哈佛大学此前表示,学校致力于接收来自不同阶层的学生,有助于学生成为“多元化社会的领导者”。
滥用“平权法案”
哈佛大学在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的行为,使得美国高校在招生过程中滥用“平权法案”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赵宇空说,这种歧视性现象的根源在于美国某些政客不愿直接面对和解决有些社区经济环境恶化的现状以及现行教育体制的僵化,因而导致的某些少数族裔中小学教育水平落后。
为了在高校招生中寻求“平衡”,平权法被滥用,许多亚裔学生成了替罪羊,他们通往美国名校的道路也越来越窄。
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民权运动,催生出一系列“平权法案”。“平权法案”规定在大学招生、政府招聘等方面照顾少数族裔,以消除此前因种族歧视造成的社会不平等。
2003年,联邦最高法裁定,“平权法案”只有在各族裔录取人数没有规定固定“配额”的情况下才合法,但允许学校将种族作为“整体考量申请者”的一部分。
“平权法案”名为“平权”,实际上却造成新的“不平等”。一些国外网友也纷纷表达了不满。
赵宇空说,亚裔人口在过去20年里增加了一倍以上,然而,这些歧视,尤其是种族配额,直接导致亚裔学生与亚裔学生在一个固定名额内残酷竞争,学习负担过重,有的甚至产生了抑郁症和自杀现象。
“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不能进入一流大学学习。”
哈佛大学最早校训是VeritasChristoetEcclesiae,英文为“TruthforChristandtheChurch”,意为“追求基督教与教会意义上的真”。
后来,随着哈佛的世俗化以及与宗教脱离关系,这句话也就自然而然地简化成了一个词——Veritas。
这个词经常被人翻译为“真理”,它不仅是“真理”,也有“真实”、“真相”等意思。在哈佛,在知识、世界、社会、人类等种种领域追求“真理”、“真实”和“真相”乃是永恒的目标。
扩展资料:
1636年,地方政府决定仿照英国剑桥大学,筹建一所高等学府,于是哈佛大学的前身"哈佛学院"开始建立。直到19世纪,创建了一个半世纪的哈佛学院仍然以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两所大学为模式,以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为目标,注重人文学科,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课程。
19世纪初,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在哈佛吹响了,崇尚“学术自由”和“讲学自由”。“固定的学年”和“固定的课”的老框框受到冲击,自由选修课程的制度由此逐渐兴起。
漫长的岁月以来,哈佛大学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并开辟了许多先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佛大学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