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工程类专业中,冶金工程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热爱科学、追求技术发展的学子。在国内,哪些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排名靠前呢?又有哪些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在就业市场上表现突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这些院校,看看它们的特色与优势。
一、国内冶金工程专业排名前五院校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排名》,以下是国内冶金工程专业排名前五的院校:
排名 | 院校名称 | 地区 |
---|---|---|
1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 |
2 | 中南大学 | 湖南 |
3 | 东北大学 | 辽宁 |
4 | 武汉科技大学 | 湖北 |
5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 |
1.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知名高校,其冶金工程专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该校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广阔。
2. 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我国冶金行业的重要基地。该校冶金工程专业在国内排名靠前,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3. 东北大学
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冶金工程类高校。该校冶金工程专业在国内排名靠前,毕业生就业率高。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4.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冶金工程类高校中的佼佼者。该校冶金工程专业在国内排名靠前,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学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5.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位于北京市,是我国冶金工程类高校中的知名院校。该校冶金工程专业在国内排名靠前,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冶金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冶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1. 金属材料研究及生产
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钢铁、有色、铝业等行业从事金属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等工作。
2. 设备研发及维护
毕业生可在冶金设备制造、维护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3. 质量检测与控制
毕业生可在冶金企业从事质量检测、质量控制等工作。
4. 项目管理与技术支持
毕业生可在冶金企业、科研院所从事项目管理、技术支持等工作。
5. 国外就业
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可在国外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
冶金工程专业在我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如果你对科学、技术充满热情,不妨考虑选择这个专业。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前程似锦!
全国共有20所开设了冶金工程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南大学,排名第二的是重庆大学,排名第三的是北京科技大学。
1、中南大学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
“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南大学有冶金工程、矿业工程、护理学等3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
2、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和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单位。
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京科技大学有科学技术史、冶金工程学等2个一级学科评估为A+。
冶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如下:
在2022冶金工程专业大学最新排名名单中,中南大学排名第一位,北京科技大学排名第二位,东北大学排名第三位,而昆明理工大学、上海大学、重庆大学。
内容拓展:
《工程力学》、《冶金概论》、《冶金原理》、《传输原理》、《金属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性能》、《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材料分析方法》、《金属材料成形加工》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稀土。
2.冶金工程主要研究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知识和工艺技能等,探索可行性强、效率高的冶炼方法,用于高效地从矿石中提取有价金属或其化合物并进行加工利用,包含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两大类。例如:精炼钢、提炼铝、镁等有色金属。关键词:钢铁金属矿石中冶集团。
院校专业:
基本学制:四年|招生对象:|学历:中专|专业代码:080404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了解现代冶金与材料相关学科发展趋势,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基础理论,具备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及反应工程、冶金过程控制、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从事冶金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生产、管理、经营、设计和科学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工程技术型或科学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钢铁、铁合金,以及重、轻、稀有和贵金属等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生产工艺和设备、实验研究、设计方法、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金属冶金领域的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性能测试等科学研究和工程技能训练,具备开发冶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工业设计和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高等数学、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制图、机械、电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科学基础,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掌握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具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科学管理、环境安全的基础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
3.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及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初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 175步能力和基本技能;
4.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熟悉关于冶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冶金企业科技发展前沿技术;
5.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冶金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物理化学、材料科学、传输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钢铁冶金、有色冶金。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①(80学时)、耐火材料与燃料燃烧(40学时)、冶金实验研究方法(40学时)、冶金学(2)(80学时)、冶金学(1)(80学时)、金属凝固(40学时)、材料概论(40学时)、资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48学时)、冶金传输原理及反应工程②(32学时)、冶金过程控制基础及应用*(40学时)、化工原理(48学时)、冶金工厂设计基础(32学时)、冶金物理化学①(80学时)、工业生态学基础(24学时)。
示例二:冶金电化学(24学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32学时)、物理化学实验B(32学时)、电子技术(48学时)、金属学原理(56学时)、冶金物理化学(64学时)、冶金工程实验技术(24学时)、钢铁冶金学I(48学时)、钢铁冶金学Ⅱ(48学时)、有色金属冶金学(56学时)、冶金工程实验技术(3周)、现代冶金工程设计与实践(4周)。
示例三:冶金物理化学1(40学时)、冶金物理化学2(40学时)、冶金传输原理1(40学时)、冶金传输原理2(40学时)、工程力学B(56学时)、机械设计基础(56学时)、仪表与自动化控制 A(56学时)、金属学与热处理B(56学时)、工艺矿物学(48学时)、冶金实验技术1(16学时)、炼铁原料制备(24学时)、炼铁学原理(48学时)、炼钢学原理(48学时)、炼铁厂工程设计(40学时)、有色冶金原理(40学时)、有色金属冶金学(4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冶金工程实验、冶金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冶金物理化学实验、传输原理实验、金属学和热处理实验、原燃料冶金性能综合实验、分析测试技术实验、钢铁冶金综合实验、有色金属冶金综合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
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
《工程力学》、《冶金概论》、《冶金原理》、《传输原理》、《金属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材料性能》、《冶金与材料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材料分析方法》、《金属材料成形加工》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稀土。
专业(技能)方向
专业(技能)方向
冶金类企业:产品设计、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冶金工程、材料开发、生产组织和管理、产品销售。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
冶金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冶金工程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大中型冶金企业、冶金相关设备制造、冶金原辅材料生产销售等行业从事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开发、生产组织和管理、产品销售、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岗位,销售工程师、销售工程师销售经理、销售经理、机械工程师、自控工程师、冶金工程师、销售员、工艺工程师、项目销售工程师、电气工程师、专业咨询技术人员、气体检测仪销售工程师等。
对应职业(岗位)
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
”冶金工程“一级博士点具有高校: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8所(2012年),本次部分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2所。 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的结果:全国排名学校名称学科整体水平得分1中南大学 92 2北京科技大学 90 3东北大学 86 4昆明理工大学 83 5上海大学 78 6武汉科技大学 72重庆大学 8内蒙古科技大学 6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辽宁科技大学 67 11太原理工大学 63兰州理工大学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