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日,每年的1月15日,是为了纪念美国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而设立的。这一天,全美各地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以表达对这位伟大领袖的敬意和怀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感受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马丁·路德·金的生平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他是一位黑人牧师、民权运动领袖,被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演讲家之一。
1. 家庭背景
金的家庭背景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黑人牧师,母亲则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金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形成了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2. 学术成就
金在学术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伯明翰神学院学士学位、纽约联合神学院硕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这些学术成就为他后来的民权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民权运动
1955年,金开始参与民权运动,成为美国民权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提倡非暴力抗议和和平斗争,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在他的领导下,民权运动取得了重大成果,为美国黑人争取到了平等的权利。
二、马丁·路德·金的和平思想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通过非暴力抗议和和平斗争来实现社会变革。以下是他的主要和平思想:
1. 非暴力抗议
金认为,非暴力抗议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他强调,非暴力抗议不是消极抵抗,而是一种积极的行动,旨在唤醒人们的良知,促使社会变革。
2. 和平斗争
金主张通过和平斗争来实现社会正义。他认为,和平斗争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 正义性:斗争的目标必须是正义的,符合道德和伦理标准。
* 非暴力性:斗争过程中必须坚持非暴力原则,避免伤害他人。
* 团结性:斗争需要广泛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三、马丁·路德·金的遗产
马丁·路德·金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思想和精神遗产却流传至今。以下是他的主要遗产:
1. 非暴力运动
金倡导的非暴力运动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借鉴了他的经验,成功地实现了社会变革。
2. 民权运动
金领导的民权运动为美国黑人争取到了平等的权利,为美国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3. 和平思想
金倡导的和平思想,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四、马丁·路德·金日:铭记历史,传承和平之火
每年的马丁·路德·金日,都是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贤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
1. 学习金的思想
通过学习金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平、正义和团结的重要性。
2. 倡导非暴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倡导非暴力,反对暴力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 传承金的精神
我们要传承金的精神,将和平、正义和团结的理念传递给下一代,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五、表格:马丁·路德·金生平重要事件
时间 | 事件 |
---|---|
1929年1月15日 | 马丁·路德·金出生于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 |
1948年 | 获得伯明翰神学院学士学位 |
1951年 | 获得纽约联合神学院硕士学位 |
1955年 | 开始参与民权运动 |
1963年 | 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呼吁种族平等 |
1964年 |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1968年4月4日 | 马丁·路德·金在孟菲斯市被暗杀,享年39岁 |
马丁·路德·金是一位伟大的和平主义者,他的思想和精神遗产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马丁·路德·金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铭记历史,传承和平之火,为实现世界和平、正义和团结而努力!
为了纪念马丁路德金,今天美国各州将会放假一天。学校将会组织学生们为穷困人们发食物和为黑人小学打扫卫生。那么,美国人为什么纪念马丁路德金?马丁路德金又是谁呢?
马丁路德金是黑人社区浸礼会的牧师,为了为黑人谋求平等于1963年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广场发动了美国的民权运动,民权运动上发表了马丁路德金著作《我有一个梦》。
马丁路德金是民运中非暴力行动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成功的抗议了涉及种族歧视的联邦和州法律。1968年,在他被暗杀后不久,就开始有人提议以马丁路德金的名义设立联邦节日。里根总统在1983年签署法律,正式将马丁路德金日作为联邦节日。三年后,这一节日开始执行。刚开始,有些州抵制这一节日,他们用不同的名字命名,或者干脆把这个节日和其他节日结合在一起。直到2000年这一节日才在全部50个州正式获得认可。
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是南北战争期间美利坚联盟国的首都,也是实施种族隔离制的代表性城市之一。马丁路德金于1954年在该市担任牧师工作,1955年带领该市黑人公民全面罢乘公共汽车,来反对种族隔离措施,经过一年的抗争终于迫使蒙哥马利市的巴士取消种族隔离措施。虽然未达到全面性的废除,但是却成为一个"突破口",让全美各地开始一波波争取民权的运动。
在1963年8月,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馆前广场聚集了二十五万名群众,并发表他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这次集会所产生的舆论压力,终于迫使国会在翌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成为美国民权运动史的关键事件。
林肯总统虽解放了黑奴,但黑人平等的公民权却从未获落实。直到马丁路德金领导民权运动才获得成功,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对其社会及留学生有很大影响,当时对少数民族及妇女的权力均受到重视,开拓了新的视野,马丁路德金也因此获颁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一直到1967年,马丁路德金才深刻领悟黑人在美国受到歧视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平等所引起,于是,他将公民权的斗争转为经济权的斗争,发起“穷人运动”。但不幸的是,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田纳西州孟斐斯被射杀身亡,当时正筹划带领一群同志参与该市的罢工活动。
节日基本资料
节日名称:马丁路德金纪念日(Martin Luther King Jr. Day)
节日时间: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Ps:2018日1月15日/2019日1月21日/2020日1月20日)。
节日意义:纪念民权运动发动者马丁路德金
当然不是。前者是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家,后来创造了新教中的路德教派;后者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权解放运动的杰出领袖。其在1964年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的演说,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后被激进种族主义者刺杀。具体如下: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 Martin 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倡导者,新教路德宗创始人。
马丁·路德的早年生活
出生于德意志埃斯勒本一虔诚天主教徒家庭。父亲原是贫穷自由农民,后又从矿工发展为小炼铁厂厂主,路德的童年在贫困中度过,家境好转后即受到正规教育。曾在曼斯菲尔德、马格德堡、埃森纳赫等地学习。1501年入莱比锡大学,次年获文学士学位,1505年获硕士学位。曾致力研究经院哲学。1505年 5月路德按照父亲的意愿入埃尔福特大学法学院,准备做律师。同年 7月突然改进埃尔福特奥斯定会的隐修院当了隐修士。其原因后人众说纷纭,路德自己解释为:“对自己失去信心”。这可能是指他所经历的一次雷雨袭击(相传他被雷击倒),使他发誓入修院,以寻求上帝宽恕的门径。他在修院中笃诚履行各项虔修神功。1507年领受神父职。1508年转入维登堡大学,次年获圣经学士学位。1510年11月至次年3月,他曾随一奥斯定会修士因公走访罗马。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登堡大学开设圣经学常设讲座,兼管教会工作。
教会改革思想的萌芽和历史背景
当时封建制度下的西欧,社会危机和教会危机激化。一些民族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不满,下层人民苦难更为深重;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威信明显下降,教会内部的改革派已多次发难。路德在大学时期已对当时的世事和教会景况感到苦闷。他在修院虔修和钻研神学、哲学理论时,悉心探讨释除苦闷的真谛,但自觉毫无收获。当他为解除自己“心灵之痛苦”寻找“蒙神赦罪而得救赎”之路时,认识到传统教会要求人们履行的礼仪和神功,并无助于人们解除这种深沉的内心苦闷,经院神学亦只能引领人的心灵走入死胡同。他对中世纪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如维廉·奥康、J.胡斯等虽有所向往,并受到人文主义者如D.伊拉斯谟等的影响,但尚无意反对传统教会和教皇体制。后人多认为,在这段时期内,他已形成因信称义命题的基本内涵。这一命题的主旨为: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当时教会宣称,人们为资助教会而购买赎罪券便能获得赦罪。路德的因信称义命题,正是针对这种说法的神学依据加以抨击。
马丁·路德所引发宗教改革运动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不少诸侯及市民阶层对此甚为不满。一向赞助路德的萨克森选侯弗里德里希不许在萨克森选侯区兜售赎罪券,但在萨克森公国并未被禁止,而事实上兜售活动已深入维登堡附近。对此,路德几经犹豫,终于在1517年10月31日(一说11月 1日)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城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出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以神学论辩的笔调写成,语气甚和缓;仅指责某些教会弊端而无意攻击教会本身,在第71条中还明确肯定教皇的赦罪权。论纲认为:告解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靠积累功德赎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教会的“功库”只在于上帝通过取得基督施行救赎恩典的福音。其因信称义主张在论纲中并未提出。然而,论纲已使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销路大减,有些地方已无人购买。路德此举得到各阶层支持,同时也触怒了教廷。教廷不顾路德的低调和善意的姿态,于1518年8月命其到罗马受审。由于选侯弗里德里希和其他德意志诸侯的同情和干预,此举未能奏效。次年7月,亲罗马的神学家约翰·艾克迫使路德在保守势力较强的莱比锡展开辩论。辩论中,路德在艾克的狡黠追问下,终于明确断言圣经权威至上,否认教皇权威,并赞同康斯坦茨公会议所谴责的胡斯的一些观点,这就否定了公会议的无误性。辩论后,艾克宣称他已从路德的言论中取得了谴责路德为异端的依据。次年,路德连续发表《关于教会特权制的改革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信》、《论教会的巴比伦之囚》和《论基督徒的自由》等文章,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宣称教会如果不能自己进行改革,国家政权应予挽救,并将罗马教会称为“打着神圣教会与圣彼得的旗帜的、人间最大的巨贼和强盗”。他还明确指出:教皇不是圣经的最后解释人,信徒人人都可直接与上帝相通而成为祭司,无需神父作中介。
利奥十世于1520年10月派艾克前往德意志正式宣布开除路德教籍的通谕。路德在诸侯和市民的支持下决定公开对抗,写了《反对敌基督者的通谕》一文,并于12月10日当众烧毁教皇通谕及一些教律。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为了在政治上与法国抗衡,希望得到教皇的支持,反对路德的改革。因而在1521年帝国会议上,决定执行教皇通谕,给路德判罪。但由于与会诸侯的反对和路德本人在被审讯时的强硬态度,会议最终决定先放路德离去,然后判罪并下逮捕令。路德在归途中,萨克森选侯以拦劫绑架方式把他送进瓦特堡加以保护。路德在瓦特堡隐居期间,致力于圣经的德语翻译。这时,路德的拥护者已经行动起来,宗教改革运动如燎原之火,迅猛发展。
马丁·路德·金
小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29年1月15日—1968年4月4日),著名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
1929年1月29日马丁·路德·金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他的父亲是一个教会牧师。1948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1951年他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1954年马丁·路德·金成为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德克斯特大街浸信会教堂(Dexter Avenue Baptist Church)的一位牧师。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做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位,因而被当地警员逮捕。马丁·路德·金立即组织了蒙哥马利罢车运动,从此他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1963年金组织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权的华盛顿游行。196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68年4月4日,他在旅馆的阳台被一名刺客开枪正中喉咙致死。
1986年1月,总统罗纳德·里根签署法令,规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为美国的马丁·路德·金日以纪念这位伟人,并且订为法定假日。迄今为止美国只有三个以个人纪念日为法定假日的例子,分别为亚伯拉罕·林肯日、乔治·华盛顿日与此处所提到的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其中,而马丁·路德·金是唯一一位非美国总统而又享有此殊荣的人。他最有影响力且最为人知的一场演讲是《我有一个梦想》,迫使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
相同:学历上马丁·路德·金 1948年获得莫尔豪斯大学学士学位
1951年他又获得柯罗泽神学院学士学位
1955年他从波士顿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
斗争目的上的相同:都是为了黑人的平等而斗争
获得相同荣誉:马丁路德金是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曼德拉诺贝尔和平奖。
不同:斗争方式不同:曼德拉是直接参加政治党派,后来创建大军事组织,使用了强烈的斗争方式,包括武力;【以下是其斗争经历:1944年参加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以阴谋颠覆罪而改判为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在狱中度过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
马丁·路德·金:将“非暴力”( nonviolence)和“直接行动”( direct action)作为社会变革方法的最为突出的倡导者之一;
斗争环境不同:马丁路德金是在一向号称自由、平等、人权的美国——而且宪法也是这样规定的。
曼德拉则是在暗无天日的、落后的、不知道什么叫平等、什么叫人权的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