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09年,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对中国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访问,这次访问不仅标志着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更成为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位美国前总统的中国之行,感受那段充满历史意义的时光。
一、奥巴马访华的背景
2009年1月,奥巴马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当时,美国正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内外局势复杂多变。为了稳定国内经济,改善国际形象,奥巴马上任后便提出了“重返亚洲”的战略,意图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合作。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然成为了奥巴马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
二、奥巴马访华的行程
奥巴马访华行程紧凑,主要活动包括:
时间 | 活动 |
---|---|
2009年11月17日 | 奥巴马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
11月18日 | 参观故宫博物院,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
11月19日 | 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
11月20日 | 参观上海世博会,了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 |
11月21日 | 与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 |
11月22日 | 离开中国,结束访华之旅 |
三、奥巴马访华的成果
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共识,取得以下成果:
1. 加强政治互信: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
2. 深化经贸合作: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为中美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推动能源和环境合作:双方同意加强在能源和环境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4. 加强人文交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四、奥巴马访华的影响
奥巴马访华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推动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此次访问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提升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奥巴马访华展现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外交努力,有助于提升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3. 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加强合作对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奥巴马访华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之旅。这次访问不仅加深了中美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如今,中美关系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两国领导人继续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奥巴马访问了三次中国。
第一次:美国总统奥巴马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在2009年11月乘“空军一号”专机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从15日深夜11点在雨中抵达上海,到18日下午5点飞离北京,奥巴马在中国停留了约66个小时。
第二次:2014年11月10日,北京,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准备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
第三次:2016年9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
扩展资料:
访华成果:
交流之旅:这种两国领导人和决策者之间真诚和深入的面对面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增进互信与合作,维持新时期双边关系的发展势头。通过进行深入和建设性会谈,中美双方达成了许多重要共识,这对推动美中关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奥巴马表示对中国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希望两国议会间的对话和交往取得更多成果,增进相互了解,使两国关系更加成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中国定位更积极更肯定,承认中国作用更加突出。
发现之旅:从奥巴马总统先前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对中国非常感兴趣。但奥巴马总统此前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所以这次是个好机会,让奥巴马总统发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他不但到了上海和北京,感受到一个充满活力和迅速增长的中国,领略了中国的古老文明,同时也看到了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而复杂的挑战,其中包括应对四千万农村贫困人口和6800万城市低收入人口的生活问题,以及8000万残疾人口和两千四百万涌入城市的打工者的就业问题等等。
收获之旅:此次国事访问将对中美关系、增进双方战略互信、经济合作与全球经济复苏、地区和全球性挑战,以及气候、能源与环境等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奥巴马总统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在台湾等问题上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中美同意就人权宗教进行对话;支持双方建立人文交流机制,并且加强互派留学生合作;
中美联合声明强调了在未来两国将在双向互利的基础上,深化两国反恐、执法、科技、航天、民用航空、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并继续推动两军关系取得更大的进展。在中美合作大厦的众多构件中,贸易与能源是其中最重要的承重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巴马访华
因为奥巴马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克·奥巴马·狄善九定居中国并娶了一个河南妻子,并且奥巴马的妹妹玛亚嫁给了加拿大华裔吴加儒。除了亲戚上的关系还有政治上的关系,奥巴马的核心竞选团队中有两位华人分别是薛海培和卢沛宁。
并且奥巴马"从小浸淫在亚洲文化之中,深受亚洲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影响",因为他出生于拥有大量亚裔群体和亚洲文化特点的夏威夷,少年时期在印尼接触到中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文化。
奥巴马不无得意地说:"印尼的要员,包括有分量的印尼华人访问美国时,他们想见的第一个人就是我。在印尼国内,他们经常将我视为他们中的一员,或者至少是能理解他们的一员。你们都不知道,我会说一口还算流利的马来语!"难怪奥巴马因此自称是"亚裔中的一员"。
扩展资料:奥巴马的中国策:把中国视为挑战
奥巴马的亚裔顾问薛海培说,奥巴马非常重视美中关系。奥巴马竞选团队外交事务主要咨询者莫纳·苏特芬最近出版的新书《下一个美国世纪》,论及美中关系也强调两国诸多安全利益上的一致,美中应是伙伴关系。
薛海培透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2006年1月,奥巴马出任参议员第二天,便与共和党参议员科尔曼组建了一个"参议院美中工作小组",打算通过全面美中接触和对话发展两国关系。尽管小组成立后不久,奥巴马便投入竞选总统的准备工作,但薛海培表示,这一举措说明他对中美关系的重视。
薛海培说:"这符合奥巴马竞选纲领的外交政策核心,即如果他当选总统,将把重心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其一是由于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态势,其二是由于他认为这里存在不少美国外交政策中面临和潜在的热点问题。"
奥巴马对亚洲的重视有迹可寻。奥巴马去年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其外交政策概述时写道,"随着中国崛起,日本和韩国也崭露头角。我将致力于在亚洲形成一个更有效的框架,不仅限于双边协定、不定期峰会和诸如朝鲜问题六方会谈这样的特别会谈,我们需要和东亚国家建立一个综合机构,促进稳定和繁荣,帮助解决跨国危机。"
至于中美关系中重要的台海因素,奥巴马在爱荷华州初选中拔得头筹以书面方式回答爱州华人社区的提问时,首次对台海问题表达立场:如果担任美国总统,他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确保"台海不会发生军事冲突;至于台海局面的化解之道,他认为必须得到两岸人民的同意。
奥巴马表示,会"继续促进和平解决台海紧张"。他说,自己若当选总统,会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藉由与中国内地与台湾"都保持良好关系","明确表示我们希望双方经由对话和平解决双方分歧,保证台湾海峡永远不会发生军事冲突。"
不过,保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当然是奥巴马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最重要考量。在任参议员期间,中美贸易平衡成了他的关注焦点,于是与另一名参议员联合起草议案,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奥巴马还致信财政部长保尔森,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的人民币和贸易不均衡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奥巴马的中国缘分:“我有一个华裔血统的侄女”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奥巴马弟弟:我在美国迷失了自我,却在中国获得重生
被视为变革者的奥巴马来到了中国,就在昨晚,第一站是上海。别出新意的是,奥巴马将在上海与中国青年进行对话。这个消息,白宫很早就发布了。不过,电视和互联网是否直播此次活动(白宫的主要要求),以及现场提问的组织和回答环节如何设置,此前一直没得到确定。直到昨日,新华社的报道有了结果:本次对话将由新华网进行全球独家网络直播。和中国青年进行对话,在我们看来,不过是奥巴马对华访问中的一个花絮。但白宫方面将此列为核心内容之一。面对这样一个“核心内容”,我们难以理解;更难以理解的是,一个对话形式,中美之间为什么会有分歧?必须提到的是,在中美恢复外交30周年的今天,中美峰会议题已经扩展到全球经济、地区安全问题(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以及朝鲜、伊朗核问题)、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汇率问题……几乎所有想得到的问题。而在10年前,讨论最多的还仅限于人权、防止核扩散和贸易。中国经济在持续崛起,出于各国当下的需求,两国必然都将议题重点锁定在了贸易问题、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上。这些问题,十分重要,但美国国内还有别的声音。美国人感觉自己的经济现在依旧一团糟,而中国经济仍在快速增长,这让中美两国很多人都认为,影响力越来越转移到中国一边了。美国需要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这是奥巴马迫切需要做的,更是奥巴马背后的参众两院需要做的。在最重要的议题之外,奥巴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对华更深入了解、沟通的机会,除了在上海对话中国青年,奥巴马还将在中国旅游、举行“兄弟会”。对话中国青年,就是试图多方位增进和中国的交流,特别是了解中国年轻人的想法。而在美国观念中,交流的目的既然是增进沟通,加强了解,那必定需要传播途径的畅通。其实,在此之前,美国大使馆为了迎接奥巴马,已经举办了一个“博客名人吹风会”,并进行了twitter直播。互联网的开放性,成为吹风会的重点内容之一,美方对此的解释是:为了听取多元化的声音。随即,美方宣布,他们将在twitter上直播奥巴马总统在上海与中国青年的座谈。在信息化时代,要求电视和互联网直播是很自然的事情。而有关此举的分歧,事实上也考验着中美的沟通诚意。再者,就访华议题过多解读奥巴马,是不必要的。中美这次峰会最重要的议题,早已定下。除此之外,须知美国国内的诸多批评中不乏这样的观点:除了对华贸易上的强硬,美国也有义务对中国提出要求,这影响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稳定,也包括美国的利益。奥巴马本届任期只剩3年,而未来3年,许多不确定因素还会增加!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