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而信息传递的方式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这其中,标准中文电码作为一种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探寻标准中文电码的传承与创新。
标准中文电码,又称“电报码”,是一种将汉字转换成数字或字母的编码方式。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西方的电报技术传入中国,为了适应电报传输的需要,人们开始研究汉字的电码化。
在电报技术传入中国之前,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人力,速度慢且效率低。电报技术的传入,为信息传递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1871年,我国第一条电报线路在上海建成,标志着我国电报事业的起步。
为了实现电报的快速传输,人们开始研究汉字的电码化。1887年,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编写了《华氏电码新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电码表。
随着电报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出现了多种电码表,给信息传递带来了不便。为了统一电码,1930年,我国政府成立了“电码统一委员会”,经过多年的研究,于1932年颁布了《中华电码表》,成为我国第一部正式的标准中文电码表。
标准中文电码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每个汉字对应一个特定的编码。例如,汉字“中”的电码为“8407”。
* 简洁性:电码表中的每个编码都是唯一的,便于记忆和识别。
* 快速性:电码传输速度快,能有效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 通用性:电码表适用于各种电报传输方式,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标准中文电码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电报、电话、计算机网络等领域。
在电报通信领域,标准中文电码是实现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它使电报传输速度大幅提升,极大地推动了信息传递的发展。
在电话通信领域,标准中文电码可用于将语音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实现远程通信。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标准中文电码可用于将汉字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编码,实现网络信息的传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标准中文电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
为了适应计算机输入的需要,人们将标准中文电码与拼音输入法相结合,形成了多种电码输入法。如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等。
在信息化时代,标准中文电码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准中文电码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将传统纸质书籍、报纸等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便于信息传播和保存。
标准中文电码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它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焕发生机,为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古老的密码,感受它的魅力和生命力。
一、中文电码,又称中文商用电码、中文电报码或中文电报明码,原本是于电报之中传送中文信息的方法。它是第一个把汉字化作电子讯号的编码表。
自摩尔斯电码在1835年发明后,一直只能用来传送英语或以拉丁字母拼写的文字。后来在1880年,清朝政府雇用丹麦人设计了中文汉字电报。
中文电码表采用了四位阿拉伯数字作代号,从0001到9999按四位数顺序排列,用四位数字表示最多一万个汉字、字母和符号。汉字先按部首,后按笔划排列。字母和符号放到电码表的最尾。后来由于一万个汉字不足以应付户籍管理的要求,又有第二字面汉字的出现。在香港,两个字面都采用同一编码,由输入员人手选择字面;在台湾,第二字面的汉字会在开首补上“1”字,变成5个数字的编码。
应用
中文电码可用作电脑里的中文输入法,但因中文电码是“无理码”,记忆困难,一般用户几乎无法熟练地掌握使用。
在香港,每个有中文姓名的市民的身份证上,均会在他的姓名下面,印有中文电码,外国人取得的入港签证亦有印上。在很多政府或商业机构的表格中,都会要求填写者填写他的中文电码,以便输入电脑。
二、用电台发报时用下列字符拍发(四码明电)又称“短码”
1、._
2、.._
3、..._ _
4、...._
5、.....
6、_....
7、_ _...
8、_..
9、_.
0、-
例如:拍发“中”字(0022)电码符号应是(_ _.._.._)。
注意:此码是中文电报码只用于国内明码通联,如与国际通联请用楼上提供的字码即国际莫尔斯电码。
中文的摩尔斯密码对照表见本文图。不同于现代化的数字通讯,摩尔斯电码只使用零和一两种状态的二进制代码,它的代码包括五种:短促的点信号“・”,读“滴”(Di)保持一定时间的长信号“—”,读“嗒”(Da)表示点和划之间的停顿、每个词之间中等的停顿,以及句子之间长的停顿。
1909年8月,美国轮船“阿拉普豪伊”号由于尾轴破裂,无法航行,就向邻近海岸和过往船只拍发了“SOS”信号。这是第一次使用这个信号。
1912年,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首航遇险时,发送的是CQD(英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决定用CQD作为船舶遇难信号),但因D(—··)易于其他字母混淆,周围船只并未意识到是求救信号,没有快速救援,在快沉没时才使用的新求救信号SOS(···———···)发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SOS才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扩展资料:
摩尔斯密码需要发送时可以由电报公司根据要发的信的长度收费。商业代码精心设计了五个字符组成一组的代码,作为一个单词发送。比如:BYOXO("Are you trying to crawl out of it?");LIOUY("Why do you not answer my question?");AYYLU("Not clearly coded, repeat more clearly.")。
这些五个字符的简语可以用摩尔斯电码单独发送。在网络用辞中,我们也会说一些最常用的摩尔斯商用代码。现在仍然在业余无线电中使用的有Q简语和Z简语:他们最初是为报务员之间交流通信质量、频率变更、电报编号等信息服务的。
1838年1月8日,Alfred Vail展示了一种使用点和划的电报码,这是摩尔斯电码前身。
作为一种信息编码标准,摩尔斯电码拥有其他编码方案无法超越的长久的生命。摩尔斯电码在海事通讯中被作为国际标准一直使用到1999年。1997年,当法国海军停止使用摩尔斯电码时,发送的最后一条消息是:“所有人注意,这是我们在永远沉寂之前最后的一声呐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尔斯密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塞缪尔·莫尔斯
使用摩尔斯电码发送中文电报时,首先要了解摩尔斯电码的原理。摩尔斯电码是一种点和划的编码方式,每个字母或数字通过不同组合的点和划表示。
在中文电报中,通常使用的是“标准中文电码”(Chinese Commercial Code),简称“国码”,它是将汉字和拼音用数字表示的一种方式。每个汉字或拼音都被分配了一个特定的数字代码。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要发送的中文内容转换为标准中文电码。这可以通过查找工具,如“标准中文电码查询”来完成。例如,汉字“抽”的电码为2132。
然后,将获取到的电码通过摩尔斯电码发送出去。摩尔斯电码中,点通常表示为短信号(·),划则表示为长信号(—)。例如,“抽”的电码2132,以摩尔斯电码表示为:·——·—。
发送时,每发送完一个电码后需等待一定时间的间隙,再发送下一个电码,以便接收方能够正确区分和解析每个电码。
总之,发送中文电报时,首先通过查找工具将中文内容转换为标准中文电码,然后将电码转换为摩尔斯电码进行发送。通过这种方式,即使使用摩尔斯电码,也能高效地发送中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