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学科介绍(东北大学学科介绍第五轮结果)

出国留学 (16) 3周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而东北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其学科实力和特色备受关注。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东北大学的学科评估情况。

一、东北大学简介

东北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始建于1923年,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是我国重要的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二、东北大学学科评估概述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学科评估结果,东北大学共有20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表现尤为突出。

三、东北大学学科实力分析

1. 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是东北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学校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等本科专业,以及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2. 工程学

工程学是东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设有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等,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本科专业,以及相应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3. 化学

化学是东北大学的特色学科之一,学校设有化学与化工学院,拥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本科专业,以及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4.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是东北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学校设有环境与生态学院,拥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本科专业,以及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

四、东北大学学科特色

1. 产学研结合

东北大学注重产学研结合,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设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2. 国际化程度高

东北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设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海外学习机会。

3.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东北大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设有多个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五、总结

东北大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学科实力和特色备受认可。未来,东北大学将继续努力,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表格:东北大学学科评估部分数据

学科类别 学科名称 排名
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1
工程学 机械工程 2
工程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3
工程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4
化学 化学 5
环境/生态学 环境科学 6

以上就是关于东北大学学科评估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东北大学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排名

东北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的结果排名情况如下:

一、顶尖学科突破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A+等级,这是东北大学作为“985”高校首次拥有A+级学科,标志着该学科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顶级水平。

二、学科实力提升软件工程:从A等级提升至A类,显示出东北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持续发展和强大竞争力。冶金工程:从B+等级升级至A类,成为东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排名显著提升。矿业工程:从B+等级提升至A等级,体现了东北大学在基础学科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投入。

三、整体学科建设成效东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阵容进一步扩大,显示出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决心和显著成效。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等理工科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较高,反映了东北大学在这些领域的严格录取标准和优质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东北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多个学科实现了等级提升和排名进步,展现了学校的整体学科实力和建设成效。

东北大学有哪些王牌专业

东北大学作为985院校,地处重工业基地区,作为工科院校,相对来说工科专业更好一些吧。

自动化专业首先必须说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可以说是相当优势的王牌专业了,师资和科研水平在全国首屈一指,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曾被国务院学科评议委认定的全国第一。东大的自动化专业在全国排名应该一直在前五,并且就业前景也很好。好多别的专业的大佬往往都喜欢转专业到自动化专业来。我当时就是奔着总校自动化全国排名第二报的专业,分校的自动化也挺不错,还有自动化类分出来的测控和电气专业也很强,尤其今年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分校,测控专业崛起了不少。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也是东大的王牌专业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国家一级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涵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三个二级学科,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分校计工学院也是一个大院,大佬云集,精通各种语言,河北省程序设计大赛也是在这里进行的。

冶金专业冶金专业是东大首批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13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是国内第一个集材料、冶金、热能工程、环境科学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科学为一体的二级学院。东大地处重工业区,相对来说这方面就强一点。

其他东大作为理工科学校,理工科专业都很不错,还有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电气等专业都很强。而分校的专业,自动化、电气、测控、机械、计算机、电信、材料等专业也非常不错。只要选到感兴趣的专业,物尽其用,合理利用学校能提供的各种资源,都是好专业,都能学有所成。

国家级特色专业:冶金工程、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采矿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矿业工程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东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按照“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原则,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体系在前三轮的基础上进行诸多创新;评估数据以“公共数据和单位填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评估结果按“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

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东北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序号

一级学科名称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

控制科学与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A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0145

东北大学

A-

3

材料科学与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A-

4

软件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A-

5

管理科学与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6

公共管理

10145

东北大学

B+

7

冶金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8

机械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9

矿业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10

哲学

10145

东北大学

B

11

化学

10145

东北大学

B

12

工商管理

10145

东北大学

B

13

信息与通信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14

生物医学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15

安全科学与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1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0145

东北大学

B-

17

物理学

10145

东北大学

B-

18

土木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B-

19

环境科学与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C+

20

电气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C+

21

数学

10145

东北大学

C+

22

生物学

10145

东北大学

C

23

力学

10145

东北大学

C

24

测绘科学与技术

10145

东北大学

C

25

化学工程与技术

10145

东北大学

C-

26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0145

东北大学

C-

东北大学简介:

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设有80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9个;现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和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共涵盖16个二级学科。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1个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以一流学科为核心,以“智能”赋能学科升级,实施4项重大引领计划,培育3项工程,“世界一流、国家一流、省一流、校一流”四级学科建设梯次协同共进,交叉融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更具活力。

东北大学坐落在东北中心城市辽宁省沈阳市,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校占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学校现有教职工4512人,其中专任教师2938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海外院士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入选者126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84人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个。学校设有1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基地12个。设有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