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出国留学 (26) 2个月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卓越的教学质量和丰富的学术资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所学院的魅力所在。

一、学院概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1年,前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语系。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法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和阿拉伯语系等六个系,以及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等教学单位。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高。

二、教学特色

1. 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学院采用“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课程设置

学院课程设置合理,涵盖了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多个语种,同时开设了翻译、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等方向的专业课程。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学院部分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简介
基础课程 英语精读 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基础课程 日语精读 提高学生的日语阅读理解能力
专业课程 翻译理论与实践 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提高翻译质量
专业课程 商务英语 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
专业课程 跨文化交际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效果
选修课程 二外(法语、德语等) 拓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 实践教学

学院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机会。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学院部分实践教学项目:

实践教学项目 项目简介
校企合作项目 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国际志愿者项目 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外语角活动 定期举办外语角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翻译比赛 组织学生参加翻译比赛,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三、学术研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团队,在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学院部分学术研究成果: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语言学 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
翻译学 出版多部翻译著作,培养一批优秀的翻译人才
跨文化交际 举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推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

四、学院荣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多项荣誉。以下是一张表格,展示了学院部分荣誉:

荣誉名称 获奖时间 获奖单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18年 教育部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2016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省部级优秀教学团队 2015年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这所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学院,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子前来求学。在这里,他们不仅能够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能够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评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是很好的学校。学院办公地点位于学院路校区8号楼4-10层。学院下设英语文学系、语言科学与工程系、修辞与交际系、德语系、俄语系、翻译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部、语言学研究中心、英美文学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俄德法日韩语研究中心和课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语言信息与智能计算实验室”为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院现有教职工114人,包括专任教师102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46人、具有博士学位48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北京航空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1985年成立的外语系,2007年成立外国语学院。

1978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1988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0年获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2005年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同年开始招收俄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简介

北航外国语学院有哪些专业 是5个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业介绍

外国语学院依托北航雄厚的理工科科研背景和教学资源,发挥学科交叉优势,凸显“精外语,懂科技,晓文史,善思辨,能创新”的专业培养理念,造就具有扎实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良好人文素养,开阔国际视野和较强批判创新能力,从事多领域工作的复合型国际化精英人才。

学院学科点齐备,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良,能够满足本、硕、博一条龙的外语专业精英人才培养要求。北航外国语学院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以及翻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能够招收和培养“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12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以及1个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院现有教职工12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1人,博士生导师4人,外籍语言专家1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者3人。学院教学条件及配套精良,拥有同声传译、翻译科技和语音听力9个实验室,外语资料中心现收藏中外期刊100余种,中外图书3万余册。承办国际性期刊《认知语言学期刊》和全国性期刊《大学英语》,其中《大学英语》颇受大学生和英语爱好者的欢迎。

英语专业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因循夯实语言基础,提升综合素养,培育批判创新意识的人文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将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和“三大板块”,即“低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以及“英语专业技能课板块”、“英语专业知识课板块”和“相关专业知识课板块”,同时采用“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培养分为四个方向:英语语言学、文学、外贸商务和科技翻译。

德语专业重点突出基础训练,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学习德语语言学、德国文学、政治、历史、经济、中外文化、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熟练的德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同时兼有较强的英语阅读与表达能力,掌握计算机文化知识及相关的应用技术。德语专业培养分为两个方向:德语语言文学和商务科技翻译。

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科技知识和双语转换能力的宽口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以英语、汉语及口/笔译技能课为主体,同时融入部分理工科课程。除英语基础课,还开设外汉语言对比、跨文化交际、交替传译(科技)、科技同声传译入门、计算机辅助翻译、商务翻译、文学翻译、航空航天科技翻译专题等专业课程。翻译专业培养以科技为主题,分为两个方向:口译和笔译。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已与国外知名学府如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默里州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马格德堡大学等建立学生交换项目,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攻读第二学位和辅修其它专业课程。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外事、外贸、新闻、教育、教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也可进一步在语言学、文学、翻译研究等领域深造。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良好,就业单位的层次较高,一次性就业率已连续多年达到100%,另外,毕业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国内外著名学府继续深造,攻读学位。

报考该学院的考生须加试英语口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哪些名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家作为国家重点高校,可谓人才辈出,列举几位名人:

屠守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硕士(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陆士嘉: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宁榥:牛津大学硕士(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沈元:伦敦大学帝理工学院博士(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王俊奎:斯坦福大学博士(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吴礼仪: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博士(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曹金涛:北洋工学院毕业(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程本藩: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北航建校初期教授)

除了以上建校初期为学校、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授,北航每年都会向国家输送大量航空、科研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历史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抗美援朝战场上,敌我空军力量悬殊。战争的迫切需求推动了新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向制造过渡,国家“急需办一所航空大学”。1951年,国家决定将北洋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学院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系,成立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将云南大学航空工程系并入四川大学航空系;将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专修科并入华北大学工学院航空工程系。1952年,根据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要求,设立北京航空学院,由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1951年11月18日,华北大学工学院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清华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立。1952年10月25日,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大会在北京工业学院礼堂(原中法大学旧址)举行。1988年,北京航空学院更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

北航专业设置

现有78个本科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后,拥有36个一级学科(其中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工、理、管、文、法、经、哲、教育、医、交叉10个学科门类。航空航天、信息、理科、文科、医工交叉五大学科群建设成效显著,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领域具有引领优势,高峰学科占博士点比例超30%,形成了空天信优势突出、理工文医深度交叉、新方向持续引领的学科发展新格局,国防科技主干学科稳居国内一流水平。

教学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9个,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2个。建立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工信部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6个。

师资力量

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6150人,其中专任教师3097人。专任教师中,80.9%具有高级职称,88.0%具有博士学位。入选各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662人次,其中在校工作两院院士35人,领军人才276人次、青年人才351人次,国家级创新团队45个。人才队伍中涌现出众多国家一等奖获得者、领域专家和型号总师,以及一大批年轻有为、造诣精深的专家学者。完善“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底线约束”三位一体的教师思政工作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设立“立德树人奖”作为最高荣誉,连续6年评选表彰74位师德楷模。

北航发展

建校以来,北航一直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第一批16所重点高校之一,也是80年代恢复学位制度后全国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1995年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北京26所,江苏11所,上海10所,陕西8所,湖北7所,四川5所,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各4所,天津、吉林、安徽、山东各3所,重庆、河北、新疆个两所,其他省份各1所。

211大学名单

1、清华大学

2、北京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北京交通大学

5、北京工业大学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7、北京理工大学

8、北京科技大学

9、北京化工大学

10、北京邮电大学

11、中国农业大学

12、北京林业大学

13、中国传媒大学

14、中央民族大学

15、北京师范大学

16、中央音乐学院

1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8、北京中医药大学

19、北京外国语大学

2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1、中国政法大学

22、中央财经大学

23、华北电力大学

24、北京体育大学

25、中国地质大学

26、上海交通大学

27、复旦大学

28、华东师范大学

29、上海外国语大学

30、东华大学

31、上海财经大学

32、同济大学

33、华东理工大学

34、上海大学

35、南开大学

36、天津大学

37、天津医科大学

38、重庆大学

39、西南大学

40、河北工业大学

41、太原理工大学

42、内蒙古大学

43、大连理工大学

44、东北大学

45、辽宁大学

46、大连海事大学

47、吉林大学

48、东北师范大学

49、延边大学

50、哈尔滨工业大学

51、海尔滨工程大学

52、东北农业大学

53、东北林业大学

54、南京大学

55、东南大学

56、苏州大学

57、南京师范大学

58、中国矿业大学

59、中国医科大学

60、河海大学

6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62、江南大学

63、南京农业大学

64、南京理工大学

65、浙江大学

6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7、安徽大学

68、合肥工业大学

69、厦门大学

70、福州大学

71、南昌大学

72、山东大学

73、中国海洋大学

74、中国石油大学

75、郑州大学

76、武汉大学

77、华中科技大学

78、中国地质大学

79、武汉理工大学

80、华中师范大学

81、华中农业大学

8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3、湖南大学

84、中南大学

85、湖南师范大学

86、华南师范大学

87、暨南大学

88、华南理工大学

89、中山大学

90、广西大学

91、四川大学

92、西南交通大学

93、电子科技大学

94、四川农业大学

95、西南财经大学

96、云南大学

97、贵州大学

98、西北大学

99、西北交通大学

100、西北工业大学

1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02、长安大学

10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4、陕西师范大学

105、兰州大学

106、新疆大学

107、石河子大学

108、第二军医大学

109、第四军医大学

110、国防科技大学

111、青海大学

112、宁夏大学

113、海南大学

114、西藏大学

“985工程”的39所高校,分布于我国的18个地市,其中北京拥有8所985院校,排名第一;上海拥有4所985院校,紧随其后;而陕西、湖南则以拥有3所985院校,位居第三;江苏、山东、四川、天津、湖北、辽宁和广东各拥有2所,排名第四;剩下浙江、吉林、甘肃、黑龙江、安徽、重庆、福建各拥有1所985院校。

985大学名单

1、清华大学

2、北京大学

3、厦门大学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南京大学

6、复旦大学

7、天津大学

8、哈尔滨工业大学

9、浙江大学

10、南开大学

11、西安交通大学

12、华中科技大学

13、东南大学

14、武汉大学

15、上海交通大学

16、中国海洋大学

17、山东大学

18、湖南大学

19、中国人民大学

20、北京理工大学

21、吉林大学

22、重庆大学

23、电子科技大学

24、大连理工大学

25、四川大学

26、中山大学

27、华南理工大学

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9、兰州大学

30、东北大学

31、西北工业大学

32、北京师范大学

33、同济大学

34、中南大学

35、中国农业大学

36、国防科技大学

3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8、华东师范大学

39、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