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有哪些(东北大学有哪些学院)

出国留学 (25) 2个月前

东北大学,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之一。这所百年名校在我国的工业、科技、经济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大学,探寻这所名校的丰富内涵。

一、悠久的历史

东北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的学校名为东北大学堂,是清政府为培养东北地区的人才而创办的。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东北大学已经成为了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综合实力雄厚的大学。

二、优秀的师资力量

东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10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近600人,正高级职称教师900余人。许多教师都曾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

三、丰富的学科体系

东北大学设有21个学院,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6个辽宁省重点学科,以及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学科门类 重点学科
工学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理学 数学、物理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
经济学 金融学、会计学
法学 法学
教育学 教育学
艺术学 设计学

四、鲜明的特色专业

东北大学在许多专业领域都有着鲜明的特色,以下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专业:

* 机械工程:学校在该领域拥有一流的研究水平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校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为我国材料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良好的校园环境

东北大学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学校占地面积达5000余亩,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宜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六、丰富的校园文化

东北大学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学校每年举办“东北大学文化艺术节”、“东北大学科技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七、广泛的国际交流

东北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每年派遣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同时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留学生。

总结

东北大学作为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所百年名校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为我国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东北大学有哪些专业

东北大学(沈阳)

教学系部

本科设置专业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法学,新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德语,日语,俄语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东北大学理学院

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应用统计学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测绘工程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冶金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工业智能

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东北大学医学与生物信息工程学院

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生物工程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

建筑学,城乡规划

东北大学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

机器人工程

东北大学体育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东北大学国防教育学院

-

东北大学国际

东北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1.闻邦椿,男,汉族,1930年9月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95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系研究生班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IFToMM(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国际转子动力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六、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等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兼职教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邱竹贤,男,1921年5月出生,冶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东北大学教授。他致力于铝冶金及融盐电化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融盐湿润、融盐渗透、阳极效应和金属雾生成等均有新发现,形成了融盐界面现象及界面反应新学科。总结了节省电判老晌能的规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建设和发展掘锋我国铝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40年来,他单独或合作撰写轻金属冶金方面的论文150余篇,单独撰写的专著有《铝冶金物理化学》和《预焙槽炼铝》两本,合作撰写的有教材《铝电解》等三本,合作翻译的有《冶金热化学》等七本,其中,《铝冶金物理化学》一书能够把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铝冶金的生产初中联系此书成为一本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专著。他和他的同事先后于1989年和1990年得到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金属溶解和电流效率研究)和一等奖(铝电解中的界面现象和界面反应研究)以及199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铝电解中若干物理化学问题的研究)。邱竹贤参加了大型电解槽的试制工作,经过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鉴定,电流效率达到90%,电耗率降低到13500千瓦/吨铝,该课题获有色工业总公司一等奖。此种槽型在扶顺铝厂和包头铝厂得到推广应用。

3.方肇伦,分析化学家,中科院院士。1934年8月16日出生于天津市。1957年10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研、副所长、研究员。现任东北大学理学院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流动注射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分析化学期刊J.Analytical Atomic,Spectrometry, Talanta,Analytica Chemica Acta,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J.Em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和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及国内《分析化学》等十余种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自1977年以来方肇伦教授为流动注射分析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84年以来曾有五个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在理论和实验技术上取得多项重要成就。他当前的研究领域包括流动分析、原子光谱分析及微芯片上的微流控分析及其联用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在顺序注射—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流动注射毛细管电泳分析,智能化流动光度分析系统,微流控分析芯片及流动分析在生物过程分析中的应用。自1995年以来,以他为首的研究集体在微流控芯片的研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并在该领域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基金的资助。

4.张嗣瀛,男,汉族,山东省章丘县人,1925年4月5日生。1948年8月武汉大学毕业,1949年10月到东北大学任教。1957年9月至1959年7月在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进修自动控制理论。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在自动控制理论的稳定性理论、复杂控制系统理论等方面,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微分对策》,主编《现代控制理论》。参加"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国家和冶金部的奖励。以"微分对策及定性极值原理的研究"等为题的研究成果均获国家教委的奖励。现为博士生讲授"微分几何方法"等两门课。已培养博士21人,硕士30余人,博士后2人。1981年以后分别任《控制与决策》等刊物的主编或副主编。1983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自动控制与系统工程卷〉》编委兼控制理论分支主编。1985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78年以来,先后被评为部、省、市劳动模范或特等劳动模范,1990年被评为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5.陆钟武,男,汉族,1929年10月生,上海市人。1953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冶金炉专业研究生班。1982年晋升为教授。1984年至1991年任东北工学院院长。1986年任冶金热能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领导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冶金热能工程博士点。率先参照势流理论研究了竖炉气体力学,用高炉炉身静压成功地判断了炉内的主要变迁。查明了一批普通平炉改为内倾式后指标下降的原因,结束了各地的争论,使各厂明确了措施。建立了火焰炉热工基本方程式;"压下炉头式加热炉"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出载能体概念,创立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技术。编写或参编10多种专著和教材,撰写了100多篇论文。任院长期间,贯彻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办学思想,并获准试办研究生院。主持制定了学院2000年的发展纲要,提出办学"六大要素"的概念。确立既为冶金工业服务,又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方针。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借鉴国内外院校办学经验。提出创办科技开发区和建设"大学科学园"的建议,被沈阳市政府采纳实施。

6.柴天佑,国际知名的控制科学与工程专家,1985年获工学博士,并留东北大学任教;1988年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86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被晋升为教授,1990年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东北大学自动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冶金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技术局成员及IFAC制造与仪表技术协调委员会主席(1996-1999),任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柴天佑教授长期以来从事智能解耦控制、自适应控制、过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基础和工程技术的研究,先后主持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高技术计划、国家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企业重大自动化工程等30余项科研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产生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7.王国栋,男,1942年10月生,辽宁大连市人。现任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国栋院士主要从事钢铁材料轧制的理论、工艺、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在板形理论和板形控制、热轧板带组织和性能的预测与控制、塑性加工理论与有限元方法、轧制过程的人工智能优化、板带新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做出一系列创新成果,对轧制理论发展和轧制技术进步产生很大的影响。承担国家的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国家高技术项目(863)、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所发表的论文被SCI、EI收录200余篇次,专著4部,合作完成译著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担任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轧制理论及新技术开发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

东北大学设有哪些学院和专业呢

1、东北大学冶金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冶金工程,环境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2、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3、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功能材料。

4、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

5、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6、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

7、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8、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学院设置专业:法学,新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理。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49年3月,在东北大学工学院、理学院(部分)基础上成立沈阳工学院;1950年8月,定名为东北工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1987年,在河北省的秦皇岛市设立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1997年,原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