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裸奔节

出国留学 (21) 2个月前

哈佛大学,这座世界顶级学府,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独特的节日——裸奔节。这个节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子们,他们在这场狂欢中释放压力,尽情享受快乐。这个裸奔节究竟是怎样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节日。

一、裸奔节的起源

哈佛大学裸奔节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运动的高潮期。为了反抗社会压力,哈佛大学的学子们发起了一场裸奔活动,以此表达对自由的渴望。从此,裸奔节成为了哈佛大学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

二、裸奔节的庆祝方式

1. 裸奔活动:这是裸奔节的核心内容。学子们身着各种奇装异服,在校园内裸奔,以此表达对自由的追求。

2. 狂欢派对:裸奔结束后,学子们会聚集在校园内的某个地点,举行狂欢派对。派对上,大家会唱歌、跳舞、喝酒,尽情享受快乐。

3. 趣味比赛:裸奔节期间,还会举办各种趣味比赛,如裸奔接力、裸体跳绳等,让参与者们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三、裸奔节的魅力

1. 释放压力:裸奔节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平台,让他们在狂欢中暂时忘却学业压力。

2. 增进友谊:在这个节日里,学子们可以放下身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畅谈人生,增进友谊。

3. 传承文化:裸奔节已经成为哈佛大学的一项传统,代表着哈佛学子追求自由、敢于挑战的精神。

四、裸奔节的争议

尽管裸奔节具有诸多魅力,但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裸奔行为有损校誉,不符合学术氛围;有人则认为,这是学子们表达个性的方式,应该尊重。

五、裸奔节的参与人群

裸奔节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哈佛大学的学子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展示了裸奔节参与人群的构成:

参与人群 比例
哈佛大学学子 70%
游客 20%
媒体记者 5%
其他 5%

六、裸奔节的未来

裸奔节作为哈佛大学的一项传统节日,未来将继续传承下去。虽然存在争议,但裸奔节所代表的自由、挑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哈佛学子们。

总结

哈佛大学裸奔节,一场疯狂的狂欢盛宴,让学子们在狂欢中释放压力,享受快乐。这个节日已经成为哈佛大学的一项传统,代表着学子们追求自由、敢于挑战的精神。在这个节日里,让我们共同感受裸奔节的魅力,一起享受这场狂欢盛宴!

国外大学那些重口味比赛

尊重“为了好玩”的权利

5男5女,以校园为背景,全部背对镜头,大尺度的臀部特写—这不是某限制级电影的镜头,而是大名鼎鼎的剑桥大学一年一度的“美臀大赛”。而“宿敌”牛津则表示不服,并在另一个学生网站“Oxford Brookes Tab”举办美臀赛,宣称候选者比剑桥的“更棒”。

虽然竞争激烈,但比赛并没有高额的奖金,剑桥大学的奖品是仅仅价值2英镑的科技博物馆门票。牛津大学的此次“叫板”还遭到校内女权主义社团的狂喷,当地学生也表示:就仅仅是“好玩”而已。

国外诸如此类的奇葩比赛并不在少数,并且不乏咸湿的“重口味”。近日,斯坦福大学数千名学生参加了一场“接吻大赛”,这听起来似乎还不够特别,但以“性取向”分组的标准,还是让众人“秒呆”了一下。虽然遭到当地卫生官员的多番警告,但学生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参赛方将学生分为两组:同性恋组和异性恋组。当天下午1点前,参赛者必须锁定接吻目标,越多越好。管理员说:“我们会提供免费的漱口水,并提醒学生比赛有健康风险。”

在今年11月,一向盛产绅士淑女的英国却举办了一场“最open大学生”的网络票选,不少大学生报名参加。最终由来自埃克赛特大学的一名女生迪珊夺得冠军,虽然激起了很多争议,但冠军迪姗非但不惧外界指指点点而造成求职困境,反认为这些纪录反而能让自己更有自信。

许多比赛因其“大尺度”备受争议,但也不乏“力挺者”。美臀大赛不仅得到本校学生的热情参与,网友也点赞支持,称这项比赛展现了大学生青春健康的体格,还考验参赛者的创意,是一项“令人激动的积极比赛。”

而校方对这些比赛也体现了大度宽容的雅量。牛津大学表示“拒绝评论,但绝不责备”,这差不多就是在说“我不赞同,但是尊重你们玩的权利。”

不过,学校总归是学习的地方,一旦“玩过了头”,则会惹来不少麻烦。近日,在韩国江原大学举办了一场“情侣喝牛奶比赛”,比赛中女孩们要身穿泳衣平躺,男生们的任务就是先往自己女朋友的脸上和身上淋满牛奶,然后疯狂地舔干净,而且必须保证没有一点残留。这项比赛被指色情玷污校园,举国哗然,遭到强烈抗议,更有网友评论“节操碎了一地,实在太丢人了。”

连裸奔都不怕,还怕考试吗?

“美臀大赛”最早起源并不在英国,而是世界比基尼小姐大赛中的一个环节。而剑桥大学的这个比赛,今年只是第二届。第一届剑桥“美臀”大赛始于2012年5月,当时正值考试紧张复习之际,于是一些学生想出很有趣味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他们创立网站邀请女学生晒出自己的臀部,让大家来选出谁的臀部最美。谁知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一时间不论男女,大家纷纷上传自己的臀部照片。

国外大学那些“用力过度”的自由风气不仅仅限于这些奇葩比赛,还有那些不觉明厉的校园传统,例如哈佛大学的裸奔节也是声名在外。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开始的前一天,在凌晨12点整,参加裸奔的本科生将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着裸奔三圈,以此来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试。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你连裸奔都不怕,期末考试又算什么呢?

参加裸奔的哈佛学生并不在意谁跑得更快,谁的胴体更为健硕性感,更多的是和自己进行较量,用在寒风中赤裸尖叫的狂奔来打败考前的焦虑和紧张。

通常,一些比赛和节日起源都是某个偶然事件或推动当时的一种文化风气。但发展到现在,往往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初衷。哈佛的裸奔节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校园学生运动的遗迹。崇尚自由、反抗传统与挑战权威是那个年代校园文化的主流,“裸奔”这个前卫大胆的行为在当时校园蔚然成风,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符号,与自由、反叛等相联系。作为北美第一名校的哈佛在这方面当然也不能落后。只是三十年前的激情演进到今天,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革命色彩,成为哈佛学生面临大考前的一种心理宣泄。

争议让比赛更吸睛

尽管国外风气开放,但还是引起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些声音往往来自一些工会和社团组织,剑桥大学工会认为美臀大赛是一场轻浮的“色情马拉松”,有损学校名誉。韩国“情侣喝牛奶比赛”的照片曾一度在网络疯传,引起巨大争议,最后江原大学学生会为此发表公开致歉,表示“非常抱歉玷污了学校名声”。

虽然争议不断,但国外这些“重口味”比赛的确是吸引了不少眼球,而且随着反对声音呈现愈演愈烈的程度。在年轻人中间,这些比赛带来的趣味和争议更让他们乐此不疲。

走进哈佛散文

在单位忙乎了一上午,下班后,独自来到中关村图书大厦转悠。

正在书海中徜徉,突然,听到扩音器里说,下午一点半,在五层多功能厅举办“读不完的哈佛”讲座。主讲是《阅读哈佛》一书的作者、北京语言学院的张华教授。看看时间,正好来得及,机会难得,太高兴了。

乘电梯匆匆来到五层,多功能厅里已坐了许多人。找个座位悄悄坐下,讲座正点开始。张华教授很年轻,态度和蔼可亲,他一边放着幻灯片,一边用缓慢地语速讲述着哈佛大学的校园、建筑、周边环境,风情人情……

我入迷地听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我最羡慕最渴望的就是大学生活了,可偏偏与大学生活无缘。虽然上了成人大学,但毕竟与全日制的学生不同。下岗后来到北京打工,一有闲暇的时光就往大学里跑,多少也感受一下大学里的气氛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每个角落里都熟悉了。看学子们在绿荫下勤奋学习,或者躲在教室的窗户下听老师讲课,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通过张教授地讲解,我又了解了世界一流的哈佛大学。那些橙红色的教学楼、宿舍楼,还有一位母亲为纪念在泰坦尼克号事件去世的儿子捐建的图书馆,绝无赝品的博物馆。张教授还展示了一些有趣的照片,让我从一些细节上了解了哈佛大学。在哈佛,没有种族歧视。我从展示的照片上,认识到一位中国的女孩,是研究生总部的学生会主席。哈佛不唯利是图,它会为每一位有才华的学子提供助学金,哈佛有世界一流的教授与学者……

张教授还讲到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如哈佛有一位人类学教授,他认为人类学就是要研究普通人的命运。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大人物的经历是属于政治的,政治必然带着偏见和成见。而小人物的命运才是人类最真实的写照。

提到人人关心的.环保问题,张教授说,人们的生活所需其实很少。科学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简单、再简单,只取自己真正需要的那些东西,不必贪求过多,占有过多。他说哈佛大学建筑的主色调,也许会由现在的橙红色变成绿色,以提醒人们关注环境问题,提倡回归自然。哈佛大学就像其他有活力的学府一样,即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又随着社会的前进不断改变自己。

我第一次看到哈佛大学的校徽,它上面有三本书。听张教授说,原来校徽上的三本书并没有打开,不知何时,又改为打开的状态,很有寓意。我认真地看着哈佛的校徽,那三本书的放置,就像一个人的两只眼睛、一只嘴巴的位置。书的世界不正反映着人类的过去,承载着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吗?

我还听到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事。如每到大考之前,有些学生为了释放心理上的压力,会在乐队的助威下,在学校裸奔;一位校长因说了女性在科研上天生不如男性的话而被哄下台;还有湖边的同性恋者搂抱在一起,校方竟不反对,附近的教堂还会为同性恋者举行婚礼……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张教授结束了精彩的讲课。我依依不舍地走出多功能厅,回味着听到、看到的一切,感到真是受益匪浅。虽然没有进入大学校园,但我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学。我也一直坚信,知识的宝库会向任何一个渴望它的人敞开。特别是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知识的象牙塔不存在了,没有进入大学,同样能学到大学里学的知识。

感谢张华教授,感谢中关村图书大厦。

(写于2010年)